于姓,是中文姓氏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排第82位,中国大陆第38大姓(2006年统计)。历史上部分姓于的名人于定国(?-前40)西汉丞相。字曼倩。东海郯县(今山东郯城西南)人。少时随父学法。为狱吏、郡决曹。宣帝时,任廷尉。为人谦恭,能决疑平法,被时人所称赞。后为丞相,封西平侯。于吉,东汉末期的道士,汉族,琅琊(今山东胶南)人,被普遍认为是道教经典《太平经》的作者,《三国志》记载为孙策所杀。于禁(?-221年),字文则,泰山钜平(今山东泰安南)人。三国时期魏国武将。本为鲍信部将,后属曹操,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,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,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。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的襄樊之战中,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,致使晚节不保。关羽败亡后,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。黄初二年(公元221年),孙权遣还于禁回魏,同年去世。于谨(493—568、5、5),字思敬,小名巨弥,河南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南北朝时期北魏、西魏、北周著名将领、战略家。出身官吏世家,六世祖于栗磾为北魏名臣;曾祖于婆为北魏怀荒镇将;祖父于安定为平凉郡守、高平郡将;父亲于提为陇西郡守,荏平县伯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时,因于谨的原因被追赠为使持节、柱国大将军、太保、建平郡公。于志宁,于谨的曾孙,于宣道之子,过继叔父于宣敏。大业末年,于志宁任冠氏县长,因为山东民变群起,于志宁辞官回乡。617年,李渊起兵入关中,任其为银青光禄大夫。629年,任中书侍郎,后加散骑常侍、太子左庶子,封黎阳县公。640年,兼太子詹事。643年,李承乾被废,东宫属官都被问罪,只有于志宁受到表彰。李治被立为皇太子,于志宁再任太子左庶子。太宗去世,李治继位,于志宁任侍中。650年,加光禄大夫之位,进封燕国公。652年,兼太子少师。656年,转太子太傅。659年,任太子太师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665年,于志宁薨,赠幽州都督,谥号为定。于頔唐朝大臣。浜庢尝字允元,行二十九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始以门荫补千牛,调授华阴尉。建中四年以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。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,充入蕃计会使。历长安令、驾部郎中。贞元七年出为湖州刺史,有政声,与诗僧皎然等唱酬。于琮,于敖子,河南人也。落拓有大志,虽以门资为吏,久不见用。大中朝,驸马都尉郑颢以琮世故,独以器度奇之。会有诏于士族中选人才尚公主,衣冠多避之。颢谓琮曰:“子人才甚佳,但不护细行,为世誉所抑,久而不调,能应此命乎?”琮然之。会李藩知贡举,颢托之登第;其年遂升谏列,尚广德公主,拜驸马都尉。累践台阁,扬历藩府。乾符中同平章事。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。汉族,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。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,得到明宣宗器重,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。明英宗时期,因得罪王振下狱,后释放,起为兵部侍郎。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,郕王朱祁钰监国,擢兵部尚书。于谦力排南迁之议,决策守京师,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。瓦剌兵逼京师,督战,击退之。论功加封少保,总督军务,终迫也先遣使议和,使英宗得归。天顺元年因“谋逆”罪被冤杀。谥曰忠肃。有《于忠肃集》。于谦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于成龙,字北溟,别号子山,山西永宁州(今山西离石)人。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),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四月,为清代名臣。于敏中(1714年—1779年),字叔子,一字重棠,号耐圃,江苏金坛人。乾隆二年(1737年)进士,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。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。乾隆三十八年,诏议开馆校书,初刘统勋反对,于敏中主力开馆。四库全书馆开,于敏中为正总裁。于敏中擅长翰墨,书风近董其昌,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书法家。卒谥文襄。有《临清纪略》。于右任(1879年4月11日-1964年11月10日),汉族,陕西三原人,祖籍泾阳,是我国近代、现代著名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。原名伯循,字诱人,尔后以“诱人”谐音“右任”为名;别署“骚心”“髯翁”,晚年自号“太平老人”。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,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,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,复旦大学、上海大学、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(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)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。于省吾(1896~1984)古文字学家。字思泊,号双剑誃主人、泽螺居士、夙兴叟,汉族,辽宁省海城县人。姓于的男明星: 于正、于荣光、于海、于和伟、于谦、于小彤、于小伟、于波、于洋、于是之、于仁泰等等。姓于的女明星:于丹、于蓝、于小慧、于娜、于莉、于芷蔚、于莎莎、于芷晴、于明加、于素秋等等。
2024-09-23 9804
评论列表